许多人说伬艺和福州评话
是福州曲艺界的“姐妹花”
台上演员的一颦一笑 一挑眉一瞪眼
都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
今天大福和你聊聊历史悠久的 伬艺
伬艺作为福建省曲艺的主要曲种,观众对她的喜好,以及其影响力均有史可证。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
伬唱对福建的闽剧的成型、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伬艺运用福州方言进行艺术创造、演出和传唱,是福州方言的一座
伬艺运用福州方言进行艺术创造、演出和传唱,是福州方言的一座宝库,也是维系福州籍海内外华人的一条纽带。2006年5月20日,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申报的福州伬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伬艺的前世今生
“伬”是中国古代记谱符号,相当于高音的“2”,在福州伬艺中,引申为按照曲谱演唱的意思。伬艺源于唐宋“百戏”,至今保留着宋元曲艺贴近群众的“百戏”遗风。《福建通志》“列传”记载,“学佺归,构石仑园。有池林木之胜,且蛾绿粉黛,出入肩随,歌童神客,晨夕满座,自以为乐,一时仕宦及墨客诗人游闽者,无不倾倒。”故时人称为“儒林伬”,即现今伬艺的源头。明末清初,出现了“江湖伬”,到清代,又有“洋歌伬”,逐渐发展成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伬。伬艺在表演上有一些分支,如十番伬、老虎伬、校场沿伬、啰啰伬、评话伬等。
伬艺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演出时要求演员自拉自唱,以二胡为主弦,另有月琴、琵琶、三弦、双清和打拍子用的竹板或替板。伬艺演出规模以演员多寡分为:一人演唱的“一人戏”,二人对唱的“磨心磨手”,三人演唱的“香炉脚”,四人合作的“八仙桌”,八人合作的“长桌”,以及十人或十五六人配有伴奏乐队的“半堂伬”或“全堂伬”等。
分饰多角变声变色
伬艺演员往往每个人要分饰多角。据伬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强淑如介绍,历史上,曾经有演员一个人分饰13个角色。伬艺最大的特点是要变声变色。演员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要不落痕迹。伬艺与闽剧声腔基本一致,只是唱法不同。伬艺更注重唱词、唱腔的通俗化。
伬艺与福州方言
伏艺为福州方言的一座宝库。伏艺运用福州方言进行艺术创造,经四百年的应用、提炼、推广和积淀,形成福州方言的一座宝库。福州方言,既存在汉语的共性,在语音、语汇、语法、修辞以及口头语、熟语、俗谚语的创造上又都有许多特色和闪光点,值得我们珍视和利用。
伬艺的现状
伏艺是维系海内外乡亲的又一条纽带。改革开放之后,伏艺数度应海外乡亲的邀请,与福州评话联袂出访美国、新加坡,也来到香港和台湾演出。在首届世界福州同乡大会上为来自11个国家、地区的乡亲献艺,都受到热烈的欢迎,显示了乡土艺术维系游子增进乡情的作用。福州伏艺是历史留给福州的精美画卷。但是,由于时代的演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传统的表演艺术面临新的挑战和演出危机,呈现演出频率下降,覆盖面有所缩小,后继人才匮乏等等问题,2006伏艺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伏艺的有志之士和有识之士恢复发掘保护传统艺术的工作受到全国曲艺界的关注和肯定,创作排练演出的伏艺节目《水榭欢歌》《秦楼月春回坊巷》《月白天青》《七遍八遛莫敌福州》等节目频频在全国亮相获奖,引起业内关注,同时也日益成为福州市的文化名片。历史和时代都期待和祝福福州伏艺薪火相传日益焕发光彩。